30
大家来破案 III  DA JIA LAI PO AN   I I I
RM8.40 RM12.00
大家来破案 III DA JIA LAI PO AN I I I
Price RM8.40 RM12.00
Product SKU 9789831693292
Size (L x W x H) 1 cm x 14.7 cm x 21 cm
Availability In Stock
Quantity
Description

内容简介 :

 

 

铜板竟能变黄金?


“蓝色的天空”有毒?


瓶子晒到太阳就爆炸?


明雪和明安两个小侦探这次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他们又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漂亮破案呢? 

 

 

 

作者简介 :

 

 

       陈伟民,台北市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任国中理化科及高中化学科教师,目前从事国中和高中教科书编写,通俗科学写作及翻译等工作,作品散见《科学教育月刊》、《青年世纪》、《发现》、《幼狮少年》、《中国时报》等报章杂志,著有《智多星出击》 (一、二册)、《天才小玩子》、《谁杀了大恐龙?》等书。

 

 

 

作者自序 :

 

 

        《幼狮少年》连载的“大家来破案”专栏推出已超过十一年,集结成册的书也即将出版第三本了。回首来时路,固然颇感欣慰,但“无中生有”的过程也十分辛苦。


        我写作的动机大多来自科学上的点子,例如某次实验观察,或是读到某篇科学报导后引发的灵感,想把它化为文章,与读者们分享。


        举例来说,某次参加师大化学系的教师研习活动,萧次融教授正在进行铜币变银币,再变金币的演示实验,某位老师回头问我说:“你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锌的活性明明比铜大,怎么会在铜币上析出?”虽然我做过这个实验,但却未深入思索过这个问题。于是接下来的好几个月,我就努力搜集相关实验的资料,然后试做实验,再请教专家,经修正后,终于厘清头绪。


        原来拉午耳(没错,提出“拉午耳定律”的那位化学家)在1873 年就证明锌、镉等活性大的金属,可以无电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在金、银等活性小的金属上。对此类反应,拉午耳提出一个观点:“活性大的金属与活性小的金属混合成合金时,会降低原来金属的活性。”拉午耳把此现象类比于拉午耳定律所描述的现象:溶剂中溶有非挥发性的溶质时,会降低纯溶剂的蒸气压(别忘了,合金是溶液)。


       就铜币变银币的反应而言,纯锌(以Znzn 表示)的活性大于锌铜合金(以Zncu 表示)。铜币变银币(镀锌)的反应可表示为:
 

Znzn+Zn →Zn +Zncu 
活性大的金属把活性小的合金置换出来,这是一种被遗忘很久的置换反应。


        追查真相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就将心得融入演讲、邀稿、教学中。接着,“大家来破案”专栏交稿的时间到了,于是一个化学演示实验就变成一个侦探故事,篇名叫〈炼金梦〉。


       本书中所提到的实验,例如在〈身如漂萍〉中,蛋会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实验,还有〈纸上的魔术〉中,传真纸(即感热纸)受热及遇醋会变色的实验,都很容易完成,建议读者们不妨自行在家中试试。


        但是像〈复仇之光〉里描述的爆炸,读者们可别在家中进行,因为太危险了。


        幸好youtube 有许多人利用合格实验室拍摄的实验影片,只要上网观赏就可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0eKJZKfMBg 即为其中一段影片。


       提到这个反应,我就联想到曾有人指出这个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莫耳数一样:
H2(g)+Cl2(g)→2HCl(g)

         应该不可能爆炸。其实不然,无论用镁燃烧的白光或照相用闪光灯都会引爆,铁证如山。因为氢气与氯气若照射到可见光中的紫光(波长为495.1nm,主要作用为引发初始步骤),将引发自由基的链锁反应:


★初始步骤:
Cl2+hv→2Cl•

★延续步骤:
Cl•+H2→HCl+H•
H•+Cl2→HCl+Cl

★终结步骤:
2H•→H2
2Cl•→Cl2
H•+Cl•→HCl

★总反应:
H2+Cl2→2HCl


        因自由基引发的链锁反应极为快速,且总反应的反应热为-184.6kJ/mol,因此虽然反应前后气体莫耳数没有改变,但仍会引发爆炸。 


         书中涉及的各种反应,若要说清楚,有点麻烦,但我无意破坏一则好故事,所以在书中并不深入解说原理,只求引发读者们的兴趣;或建立正确观念,不要成为理盲,我就很欣慰了。


        本书所谈到的科学原理都有根据,但故事从哪里来?当然要顺着科学的原理编出合理的情节,但是书中主角的身分是中学生和小学生,他们身边能有多少刑案?乱丢垃圾、破坏公物?


         这些都写完了,之后呢?当然就要参与他们身边的大人(包含警察、鉴识专家和私家侦探)所办的案子。


         至于案发现场也不能受限于学校,主角们只好多多出外旅游。所以明雪和明安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外旅游。为了写景能有真实感,笔者也“只好”以写作之名,经常出外旅游。书中描写的垦丁、南部水库、美术馆地下室、莺歌石,均有所本。2010 年初,我与大学同学在香港搭船夜游维多利亚港的经验,也成了〈海上惊魂〉的场景。


          这些场景并非刻意要嵌入故事中,而是当构思到某一段案情时,脑海自动会浮出某情某景,而自然融入情节之中,有时候我自己也深感人脑真是不可思议。


          〈海上惊魂〉其中一段描述:“ ……赤脚在菜园嬉戏,不幸被吸血水蛭缠上……当将盐撒在水蛭身上,只见水蛭不断冒出水来,身体也愈来愈小,最后只剩一团湿湿的痕迹。”就是个人的童年经历。当时是民国57 年,华江桥刚完工,那年暑假我每天要徒步往返过桥,到江子翠的某处菜园清洗玻璃瓶(现在的时髦说法叫“资源回收”)。当时眼见水蛭化为一摊水,感到既恐怖又新奇,但并不了解其中原理。直到长大后读了化学,才知道那是渗透现象。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即使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只要目睹现象,就足以引发对科学的兴趣,所以希望读者们开开心心的读完故事,其中的原理以后再慢慢弄懂也不迟!

Reviews (0)
view all
back
0
0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