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带孩子逍遥去 DAI HAI ZI  YAO QU
RM8.40 RM12.00
带孩子逍遥去 DAI HAI ZI YAO QU
Price RM8.40 RM12.00
Product SKU 9789831690536
Size (L x W x H) 1 cm x 14.7 cm x 21 cm
Availability In Stock
Quantity
Description

内容简介 :

 

 

        她以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社会上一切关于儿童的事。她心里装着儿童,所以对儿童的事极其敏感,能从大见小,细致入微。


       本书的文章,大都是针对一些幼儿心理与行为,以及亲子相处的一些温馨故事,不是什么大块头理论,而是属于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小甜品”。

 

 

 

作者简介 :

 

 

法国作家雨果说:

“世界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活动。”

        我服膺于后者。三十多个春秋踽踽独行于写作道上,对它仍然一往情深。出版近40册的集子,是过程的见证,而能先后获读者票选为第一及第二届“国内最受欢迎作家”之一,对我,是无形的掌声,更是一种激励,会加以珍惜。

 

 

 

作者自序 :

 

 

慧眼观儿事,妙笔叙亲情

——支支心曲献世人(序) 中国•茅于燕教授
 


        我在1994年就认识爱薇女士了,那时我到马来西亚作文化交流时的事。


       有两次报告会是由爱薇女士主持的。接待的先生对我详尽地介绍了爱薇女士的方方面面,并说能请到她作主持人是为常难得的,她是著名的作家,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当时我对爱薇女士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敬佩心情。后来见到她时,觉得她很能干、很坚强、又平易近人;她到北京来开会,我还专程去看望过她,她送给我几本新作,友情日益加深。


        这次收到她寄来这套书稿是我出差前夕,她让我为此书作个序,真使我受宠若惊。原来想从澳门回来再仔细拜读的,没想到才看到三五篇,就停不下来了。我确实是在准备行装和发言稿时,见缝插针地把全书读完的,受益匪浅。


        前天回来以后,放下行装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笔,做些案头工作,包括主体分类、重点摘录、参考材料的查找等。最后我统计了一下,50篇文章我作了71张卡片,摘录了近百条重要说理,至于文章上的眉批,那更是多的不可胜数了。我喜欢爱薇这套书的主题:亲情。我爱上了这支永恒的歌。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我想谈谈书本的特点,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个人看法:


*写法:


         全书大多是从一件生活上的小事开始写,然后提升到道理的,这样,使读者容易接受,不感到是说教。比如写一个亲戚将五岁的小儿子送到国外去读书,由在当地的小姑照管,结果,小孩与家人疏远了,但却与小姑亲密多了。爱薇总结说,早早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而这种亲密的关系,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她不赞同家长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国外(《小小留学生》);又比如她写去看望一位老朋友,而老友和先生,正好一块去为两个四岁的孪生女儿,排队报名上名校,疲惫不堪回来。爱薇总结、提升说:孩子进哪所学校,最先要考虑的事他的个性,他是否合适进这所学校,而不是这所学校是不是有名;“因为要念书的毕竟不是你,而是你的孩子这个观念必须明确”(《非进名校不可吗?》)等等。



*标题新颖:


         好的标题就像画龙点睛一样,马上把文章的精髓介绍给读者了。爱薇这本书有许多篇有新颖的标题,为文章增色不少。比如:《奶香与书香》(讲的是小婴儿阅读)、《为什么是18K?》(讲的是不必做完美的女人,这种完美无缺的女人极少)、《天堂里的枪声》(讲的是美国校园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带孩子一起逍遥去》(讲的是带孩子旅游,用“逍遥”比作旅游,很新颖)、《船过无痕水子流》(讲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爱犹如细水长流,绵绵不绝,而子女回报父母的总是极其有限的,身为父母的也该为自己未雨绸缪一点,例如留点老本)等等。
 


*题材广泛:


        根据我的案头工作,我总结爱薇写了28个内容,如:暴力、小留学生问题、阅读的重要性、独生子女问题、离婚及单亲家庭问题、立志、娃娃开国会、亲子关系、女性问题、环保问题、父亲的重要性、母爱伟大等等。爱薇为什么能涉及如此广泛的题材呢?我认为主要是她以一双智慧眼睛去观察社会上一切关于儿童的事。她心里装着儿童,所以对儿童的事极其敏感,能从大见小,细致入微。



*学识渊博: 


         全书多次引用了先哲、作家、教师的话,增加了说理的力度。我佩服爱薇把这些名家的名言和道理用得恰到好处。比如在谈到玩的重要意义时,就引用了瑞典一位资深的儿童节目制作人比吉塔的观点:


         “玩,不仅仅是‘玩具’而已”;“我根本找不到它的坏处”(指玩具——引者)。多么有力。又比如在谈到培养孩子好行为时,引用了美国经验丰富的教师Ray Maloney提出的十种方法,非常贴切,非常实用。中国古语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说,爱薇在谈到教育的重要意义时,引用了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说理:“人类天生就是钻石的原石,要去切磋琢磨,才能发出超万物的光辉”,说得更加形象、确切。此外,她还在一些地方引用了先哲狄德罗、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的魏书生、印度诗人泰戈尔、台湾作家黄明坚等的教导和言论,使人受到很大的启迪。



        我诚心把爱薇女士的这支“永恒的歌”推荐给读者,除了她这支歌的每一个音符(也就是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清脆、爽朗外,鸣奏起来,更十分和谐动听。这里我想综合爱薇这本书的内容,谈几点个人听到了这美妙的歌以后的想法:


         首先,爱薇看世事更多的采取了一种辩证的观点。她在许多地方都表露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角度的看法。比如在谈到教育子女的方法时,对“正面教育”和“潜移默化”哪种效果大的问题,她不作“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结论,而是说:“两者都可以发挥它的一定作用”,只是要“因地、因时、因年龄而制宜”。又比如在谈到父子签约、生几个孩子好、立法养老等问题时,她也都是全面考虑,说这是独到的见解,不说好,也不说坏,而是好坏均有,虽苦犹乐,这也是一种辩证的观点。正是这种观点是她处事豁达,心情开朗。


         第二,爱薇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从零岁到六岁是人生的一生中,大脑生长、发展、吸收力最强、最迅速的时期”,“每当孩子对某一种刺激有反应时,他的脑子就会将经验储存下来”。这种经验能储存的观点,正是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的理论之一。人类早期的学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感知经验,等于往神经银行里储存感知经验,包括大量的视觉经验、听觉经验等。这些感知经验愈多,等于“存款”愈多,儿童可以从这里提取必要的“存款”,为以后学习用(即联想)。儿童后来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个“神经银行”里的“存款”的质和量。第二阶段是使用这些经验。你问孩子:“耳朵在哪里?”他如果储存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正确地告诉你。当然这两个阶段有交叉,不能截然分开。早期丰富的刺激,对认知功能的发展过程有很大影响。


         第三,爱薇重视亲情,也重视亲人、家庭的教育。这种教育观贯串在整本书中。她认为制止校园暴力和犯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和学校开始。她也以为“问题儿童”来自“问题家庭”或“问题父母”。为了养育健康、聪明的子女,家长一定要受教育、最好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课程,做个合格的父母。爱薇也告诫那些溺爱子女的父母,不要把一切都给孩子,不能让他老是依赖你,因为将来的路还要他自己走,此言极是。


          第四,也许因为自己是作家,所以爱薇特别重视孩子们的阅读。有好几篇文章专门谈到阅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她特别强调早期阅读。在《建立亲子共读空间》、《奶香与书香》、《环保教育从文学下手》等文章中,还专门谈到这个“早”字。我也是一个重视早期阅读的人,1993年还和一位同行编写、出版一套为1—4岁婴幼儿阅读(母子共读)的画本:《中国婴幼儿百科》(100本)来实现这个理想,我和爱薇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爱薇认为“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爱的教育;只有通过爱心、耐心、恒心,还有专业训练,才能很好地负起培育人类幼苗的工作。”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近几年来开展的教与爱活动,正是认为教与爱是相辅相成的。他们说:“教育需要爱、爱需要教育”;“教从爱中来,教者需要爱”;“有爱才有教,有教能巩固爱”、“重教即使真爱”、“爱,在教中升华”等等,对教与爱的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在爱薇整本书的文章中,都有这些观点的体现,一定会受到读者的重视和欢迎。


         第六,爱薇十分重视亲子关系,在全书中也有很大篇幅是谈这个问题的。亲子关系近年来在西方的心理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心理学家布尔摆曾经调查过数千名在第二次大战中失去亲人的儿童,发现儿童与父母分离,对儿童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终生难以挽回。他由此创建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极为重视亲子亲密关系的重要意义。爱薇女士的这支永恒的歌着重叙述了亲子之道,可以说是布尔摆依恋理论的一个很好的界说。


         最后,想谈一谈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于遗传(也就是先天因素、生理因素),还是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教育因素),还是这两者共同发生作用?这个问题是儿童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大约在1940年以前,遗传论占上风,后来环境论又占主要位置,近年来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受到更多的人赞同。这种观点,认为遗传和环境,或者说生理成熟和教育,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她在《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这篇文章中,很明确地提出不同意把“人,应该顺其自然”用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在另一篇文章:《婴儿有记忆吗?》中,她也很清楚地提到:“孩子自呱呱堕地的初时,他们大都是一样的,没甚分别。只是后来为何些‘变’得非常聪明,而有些则表现一般呢?主要关键,还是在于家长是否及时,或恰当的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放的工作。”她的这种观点对于推动早期教育很有作用,我也非常赞同。但是,在重视环境、教育的同时,也要给生理因素、给遗传一席之地。人的心理是人脑这块物质本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我是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工作,比较容易看见这块物质本体有障碍以后,教育和环境能发挥的同时,也要关注优生。好的遗传加上好的环境教育,就更好了。不知爱薇女士同意吗?



          此刻,时钟敲响了六下,晨曦透过薄薄的窗纱,投射在我案头的书稿上。啊!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坚信爱薇女士这本书问世以后,会给家长带来知识、教导和喜悦,让亲情之歌更加嘹亮、动听!


稿于2001年4月21日
 


茅于燕教授简介:今年75岁的茅于燕教授,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以研究婴幼儿智能发展和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心理特点为专长,著述甚丰,经常受邀出席有关的国际会议,以及受到多方面的推崇与奖励。

Reviews (0)
view all
back
0
0 reviews